奥巴马上台之后,则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,第一期为刺激经济的7870亿美元。
那欧债危机是怎么形成或者说其症结在何处呢?有观点称,欧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高福利。欧盟绝不会解体,欧元绝不会消失。
要积极倡导投资社会化,形成资金良性循环机制,提高资金经由实体经济环节的流通效率。本来欧债危机就不是金融方面的问题。福利社会七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疲惫,需要休息整顿。外部资金对经济体的注入,只有实体经济自身发展(或扩大再生产)和社会公共实体建设(对资金)的需要而整个经济体本身无法满足(解决)时,才为可行。那就是播下的是龙种、收获的却是跳蚤。
不过,无论是政治领袖、社会上层阶层还是广大民众都应该从危机中学习。欧元区内各国,贫富差距并不十分严重,基尼系数相对比较温和,恩格尔系数普遍处于低位,表现为贫穷和富有深刻对立的那种社会矛盾并没有尖锐显现。在西方的法律体系当中,任何剥夺公民资产的行为必须要有法律依据,希腊公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立法的过程,但欧美发达国家是不会容许这样的立法程序发生的,原因就是强盗们是不需要受害人投票来决定是否同意被抢劫的。
想加入又不达标怎么办?这时希腊就找到了高盛,高盛后来帮助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债券,可收回74亿欧元。美国是资源消费大国,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危机。次级债概念的核心是清偿顺序的次级。对此笔者不禁要多问一句,西方的人权此刻跑到哪里去了?有一些人迷信西方的司法制度,会关心地问:希腊国内公民持有政府债券的,如不同意减计50%的话,可否根据希腊法律,向政府提出诉讼?一些人天真地认为:如果根据司法独立的原则,理论上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可见,传统的西方政治法律体系此时对事态已经失去了约束,沦为金融大鳄正当掠夺的规则玩具。虽然不一定能够把利益的交换双方锁定,但是这样的利益流动是发生了的,也是维持CDS市场的净利润和繁荣的支柱。
后弯曲线的形成原理在于,对于劳动力而言是随着收入增加,人们在时间分配上会增加休闲娱乐的时间而减少工作时间,而对于石油则是在石油涨价和美元印钞贬值的预期下,谁也不愿意多卖石油而持有美元。希腊有问题不假,但是更有问题的实际上是国际金融大鳄的欺诈问题,对于持有希腊债券信用担保CDS的金融大鳄,他们对于希腊的债务情况应当比谁都清楚,他们隐身于欧元区和欧盟幕后操盘,希腊要进入欧盟使用欧元,绕得过他们吗?而把希腊包装拉入欧元区,使得他们的CDS风险降低,这个降低的风险会给他们带来巨大收益,因此希腊政府做假账骗进欧元区是有持有CDS的金融大鳄共谋的。现在西方是减记私人机构,如果私人都已经成功减记以后,不减记并进行援助的其他主权机构,就会被西方主流舆论妖魔化,被定义为危机的罪人,接下来就是用贸易保护主义和非显性军事手段来对你处处进行遏制,制造摩擦。某种意义上说,西方国家的国债也是次级债,因为这些国债的清偿顺序位于国家必要的开支之后。
据此,笔者再次强调:如果减记债务不算违约、不需要CDS进行赔偿成为国家间惯例的话,那将是债务国对所有债券持有人和债权国的血腥掠夺。据路透社报道,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7%,这一水平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,表明投资者认为可能收不回所投的资金,这类忧虑也反映在了意大利债务违约的担保成本上,清算机构LCH.Clearnet于11月9日宣布提高意大利国债交易的保证金要求。此前AIG是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,它因为为次级债券进行了担保,而没有为该风险拨备额外的资金而陷入困境。哪怕是像占领华尔街这样声势浩大席卷各地的群众运动,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也尽量压缩,不予渲染(在此说句题外话,只有在西方想要遏制、颠覆的国家内,倘若有个别人搞那么点活动,他们的大使往往就会刚好路过,而且要搞一个举世瞩目)。
因此为了平抑油价,美国也不能继续搞量化宽松。在CDS不赔偿的情况下,CDS担保所得款项就成为了CDS的利益,利益实际上是从债券市场转移到了CDS市场,是两个市场间的利益输送,是债券市场的损失补贴了CDS市场。
现在,世界资源市场其他资源产品也出现类似于石油的情况,资源供给的后弯已经发生,即随着资源价格的上涨,资源供应反而减少。但这些从逻辑上说不通,债券的减记肯定是债券持有人失去了利益,这部分失去的利益也肯定要有人得到。
一个国家的国债,在司法领域只能由这个国债发行国的国内司法进行管辖,这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。希腊国债的CDS堪称是帮助希腊进入欧元区的特洛伊木马,当年为了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条件,高盛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(SWAP)方式,为其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。在欧洲印钞受到阻力不能量化宽松的时候,其流动性是紧张的他建议,中国未来要做的就是通过提高家庭收入的方式来提振国内消费。对明年的中国经济怎么看、怎么办?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怎么看、怎么办?对此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,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的逻辑没有变。和经济危机之前相比,已经减少了70万份工作。
中国过去10年中的经济表现让人目瞪口呆,非常棒。要防止因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多年累积的历史问题,而致使出现社会、经济难以承受的剧烈震荡。
主基调基本不变下的宏观政策,必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。进入专题: 欧洲债务危机 美国债务危机 中国经济 。
同时,中国需要制定更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,因为中国目前有着巨额经常账户和收支盈余。不过,他表示对于欧元区的发展还是持有乐观观点的,目前欧元区的确面临很大的风险,但是我觉得欧元区崩溃的风险应该是20%,有80%的可能是欧元区会继续存在下去。
夏斌回应说,房地产调控要坚持,若这次调控半途而废,在目前高通胀预期下,房价将成脱缰野马,政府将失信于民,宏观经济真有可能彻底陷入海外的悲观预期中。他说,在10年之前,美国有很大的财政盈余,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里斯潘认为盈余都是风险,应鼓励美国采取措施将盈余减到最小,最后变成一个大赤字。他说,从出口、投资和消费来看,中国今后的经济不太可能像2005年、2007年那样保持13%以上的增长速度,但是,今后的国际经济形势是确定的,那就是欧美经济增长将放缓甚至衰退,金融危机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构调整,是对危机国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缩水和修复过程。也就是说,10年市场增长了10倍。
夏斌强调,经济结构能不能调整过来,关键在财政政策,不要指望货币政策的松动。对此,蒙代尔则认为,中国目前首先需要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制,或者维持缓步升值。
对此,蒙代尔认为,在债券方面,美国流动性最大的是美国国债,但在欧盟却不存在这样的国家债券(欧盟债券),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很大,但若能建立欧盟债券,市场会更大。紧缩政策将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。
秦虹说,这样又有谁会真正研究房子本身的质量问题、功能问题和服务问题?夏斌建议,房地产调控要把握好节奏,泡沫不能一下子刺破。斯蒂格利茨指出,在美国,政府支持削减尤其是州和地方一级政府的支出,已经导致失业率上升。
这样对整个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今后走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,是非常重大的事件。他特别提醒,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也会越来越多地被赋予像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,比如基础设施、信息技术、公共交通以及大企业会进一步增长等。蒙代尔建议中国提升消费占GDP的比例,采取更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。他说,即便是富国也无法承担如此慷慨及廉价的医保及社保。
选择适当时机,统一上海、重庆不同的房产税,淡化、统一35个城市不同限购政策的同时,推出高额累进的交易所得税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个行业需要思考,需要积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经验。
第三,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占GDP的比重,从而拉动国内有效需求,以及进一步从国际市场中进口更多的商品。欧债危机、美国债务问题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,欧元区能否顺利度过危机?如果真的危机来临,经济会否重蹈三年前金融危机的覆辙?而中国应该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?在日前召开的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上,中外经济专家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,对2012年全球经济、中国经济的走势作出了预测与判断。
蒙代尔肯定地说,中国未来10年已经不可能复制过去10年的增长速度,增速会放缓。他认为,这既是结构转型的一服良药,也是消化目前民间过多资金、扩大内需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投资的好途径。